时间:2014-07-04 21:26 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和作者
时间旅行,科幻影视中令人着迷的永恒话题。自默片首度触及该题材,时间旅行经过近百年的繁衍,派生出无数分支。林林总总的变数中,时间循环是十分引人瞩目的一型。比起无拘无束地穿行到各个时空,以时间循环做文章的作品,往往能充分彰显打破时间线的魅力:微妙的伏应,颠倒的因果,宿命的无常,以及数不清的逻辑悖论;这些作品往往具备更精妙的情节,更缜密的编排,更高的智力门槛,更值得观众反复推敲和回味。例如日前热映的《明日边缘》,许多影迷对片中独树一帜的时间设定的兴趣,超过了对阿汤哥和宏大的战争特效的关注。要注意,本文讨论的时间循环电影,前提是包含正常时间线的扰动,至于《低俗小说》那样采用“环形叙事结构”,或《月球》那样依靠假象和克隆技术维持的“循环”,就不在讨论之列了。也要注意,这些规则并不都是同时出现的。
广义上,任何时间旅行都受制于祖父悖论,一种广为采用的枢纽之道是“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”。该理论由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诺维科夫提出,指出人可以回到过去,但不能因此改变历史,也就是说,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。其基础模型可如下举例:张三要调查一桩神秘谋杀案,于是穿越到案发时间,却失手杀死了被害者。在整个过程中,何为因,何为果,就像古老的鸡和蛋问题一样,令人挠头难解。诺氏自洽性原则是大量时间循环作品的最佳理论基础。
将诺氏自洽性原则应用到实践,会形成荒诞而稳定的“命定效应”。法国短片《堤》最早以一种形而上的方式将之付诸银幕,经该片启发并扩充而来的《十二猴子》更具知名度,一名戴罪立功的犯人不断穿越时间,试图阻止恐怖分子散播病毒,却在无意中促成了此次灾难,更将死去的画面烙入自己少年时的脑海。近年的《环形使者》也有一条类似的“徒劳无功”支线,杀手为复仇穿梭时空猎杀年幼的唤雨师,殊不知正是此举令唤雨师性情大变,成为日后杀害他妻子的独裁者。巧的是,这两片都由布鲁斯•威利斯主演,看来此君玩黑色循环幽默挺上瘾。角色的单波穿越容易理解,一旦多波人马同时穿越,便可以拖拽出错综复杂的因果互动,类似《恐怖游轮》、《时空罪恶》这样互联网高热度的话题电影,光是理清头绪就需要杀死大批脑细胞,更别提将各种假设解释分个高下,叫人击节赞叹主创编织情节的细腻和匠心。
命定效应的作用范围可以超出单部电影,埋下跨越续集的伏笔。《终结者》穿越过去刺杀反抗军领袖的母亲,可别忘了,要不是它们有此一举,反抗军就不会送回战士,领袖也根本无从诞生,第二集人类研究终结者的残骸开发出天网,并在第三集摧毁了世界,从整个大局来分析,天网简直是自作孽不可活,人类也在不断地自寻死路,都是被命运捉弄的牺牲品。论规模,《终结者》三部曲与老版《人猿星球》五部曲一比,只算小巫见大巫。该系列首集只不过一次无甚出奇的未来之旅,只有将全集看完,才能察觉编导之高明,五部曲恰好构成一个时间环,首尾无缝衔接,更妙的是,从任何一部顺序往下看,都能将时间线圆上,整体构思非常新颖独到。新版《猩球崛起》系列隐约也有走此路线的苗头,毕竟高智商电影在时下更吃香。
打破时间的线性,引入平行宇宙的概念,命定效应照样能发挥威力。《重返中世纪》特别指出,任何去往过去的时间旅行,本质上是踏进另一个时间进度比当下得慢的平行宇宙,但这并不妨碍上演时间循环。影片开头,考古学家挖掘出一具棺木,其中有个独耳骑士与妻子葬在一起,小分队穿越后,他们中的一员当上了骑士,陷入了爱河,又在决斗中掉了耳朵,并决定留在那个时代——直到几百年后被挖出来。这并非硬伤,而是由于,当科学家们穿越到平行宇宙时,也有来自其他宇宙的科学家造访了他们的历史,所以整个时间环丝毫无损。
时间循环并非一成不变,在一些作品中,足够大的冲击可以扭转时间的走向。正如《环形使者》演示的,小乔意识到牺牲是阻止老乔的唯一手段,于是冲自己脑袋开了一枪,老乔随之消失。华语片《大话西游》,《花月佳期》,《无限复活》,韩国片《十一时》等,都需主角作出信念的挣扎、肢体的抗争乃至生命的消逝,才能冲破循环桎梏。而在另一些故事中,摆脱循环则未必是好事,《死亡幻觉》的少年唐尼逃过一次劫难,却造成时间裂缝,需及时修补才能避免宇宙崩塌,《时间线索》的FBI探员本以为使命达成,进而才发现循环并未封闭,危机仍将发生。在这方面,东西方电影人出奇的一致:若不经受严峻的考验,付出惨重的代价,就无法战胜宿命——也符合科幻片、奇幻片人性胜天的法则。
时间循环还常涉及毕加索悖论,又名自益悖论。假设毕加索穿梭时空,把他的画作给了年轻的自己,那么这派艺术究竟是谁创立的?《终结者》充满了此类悖论,天网的技术一次次由未来“送”到当代科学家手中,它的发明者为何人,就成了一个费解之谜;第一集中,凯尔告诉萨拉,约翰留给了他一个口信,续集中,萨拉把口信告诉了年幼的约翰,这么一来,口信的源头又何在呢。毕加索悖论还会引发别的麻烦,《时光倒流70年》中,剧作家从一名老妇处得到一块怀表,之后他回溯时光将表送给年轻时的老妇,理论上说,这块表必须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分子的变化,否则就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,罔顾这一点的虚构作品是如此之多,常引起理工科影迷的争论。许多编导明知硬伤难除,索性拿悖论开起玩笑,《星际迷航:抢救未来》船员争论该不该把未来的成果告诉20世纪的科学家,史考特说:“为什么不呢?我们怎么知道这公式不是他发明的!”《比尔与泰德》更懂得对已定的命数善加利用,当泰德的父亲找不到钥匙时,比尔立刻回到过去,将钥匙藏到某个角落,再回到当下果然顺利找到。
时间循环中还有一种特色鲜明的模式,称为“土拨鼠日环”。虽然1993年的《土拨鼠之日》并非首次提出这一概念,比如与它同年的《12点01分》便改编自70年代小说,但《土拨鼠之日》片是该样式在流行文化中当之无愧的代表。严格来讲,土拨鼠日环并不涉及时间旅行,主角陷入一再循环的时间怪圈,想方设法从中逃生,只有该线索人物具备一次次重启前的记忆留存,旁人则丝毫不会觉得异样。
早期作品在解释循环原理时比较马虎,近年的《源代码》和《明日边缘》则以此变出花样,提升了科幻硬度。土拨鼠日环在美剧领域十分普遍,包括《X档案》、《神秘博士》、《小镇疑云》、《遥远星际》、《危机边缘》、《神秘力量》、《星际之门》、《迷失》等名剧,还有迷你剧《破日》通篇围绕这一设定。举凡科幻和奇幻剧,难免会有一两集以此为噱头。早在《土拨鼠之日》时代就有影迷意识到,此类故事与玩游戏存档刷经验的过程不无相似,1998年《罗拉快跑》尝试以游戏“掉命复活”形式表现,令人耳目一新,今年的《明日边缘》采用RPG战争游戏的视觉风格,配以主角高度吻合通关游戏的心态和战斗进程,更添观众玩家般的代入感。在这个高概念电影越来越吃香的年代,时间循环题材的前景是光明的,只要电影人能不断推陈出新,为我们的大脑开掘出新的愉悦。(编辑:万象,转自果壳网)
精彩推荐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