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14-06-09 11:46 转载请尊重版权注明来源和作者
作者:calo
在灯火通明的城市,流光溢彩的黑夜似乎比白昼更加令人兴奋。然而,日前发表在《神经科学杂志》上的一项研究表明,夜间灯光的不同颜色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及心理学教授兰迪·尼尔森(Rnady Nelson)负责这项研究。研究者发现,在夜间处于红光照射下的仓鼠,所呈现的抑郁样症状、与抑郁有关的脑部变化都明显比蓝光或白光照射下的仓鼠更少。蓝光照射对仓鼠情绪的负面影响最大,黑暗中的仓鼠则最为正常。这些结果可能也适用于人类。
尽管与人类不同,仓鼠是夜行性动物。“然而,在受到夜间光照影响时,这两种动物在基因表达和激素分泌方面有许多相似点。”尼尔森对果壳网说:“夜间光照也不会对仓鼠的睡眠造成影响,我们得以排除睡眠紊乱引起的效应。”
研究者将成年的雌性短尾侏儒仓鼠置于四种不同的夜间光照条件(无光照、微弱红光、微弱白光、微弱蓝光)下,并通过仓鼠对糖水的摄入量检验它们的抑郁样症状——通常仓鼠很爱喝含糖的水,如果糖水的饮用量少于正常值,则提示仓鼠有情绪问题。
结果表明,与在红光下的仓鼠相比,在白光或蓝光照明下的仓鼠,糖水的饮用量显著减少。“然而,只要在黑暗的夜里生活两周,仓鼠的抑郁样症状就会消失了。”尼尔森说。
研究者还发现,与处于黑暗环境或红光照明下的仓鼠相比,蓝光或白光照明下的仓鼠,海马区神经元的树突棘(Dendritic spines)数量显著减少,而树突棘密度的降低恰恰与抑郁相关。
研究者指出,这种效应可能由视网膜特化感光神经节细胞(ipRGCs)介导。这种细胞对蓝色波长最为敏感,对红光则最不敏感。它们既参与昼夜节律的调控,也会将光信息传递到与情绪和心境有关的脑区。
这项研究可能对人类,尤其是上夜班的人们具有重要意义。尼尔森建议:“夜班工人夜间应该用强烈的白光照明,并在完全黑暗或不透光的地方睡觉,使生物钟同步到颠倒的光暗周期。”而一般人在设置卧室或浴室照明时,选用红光灯也许会比白光灯更好。
文章转自 果壳网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点新闻